臨近國慶節,家住鄭州市農業路附近的鄧阿姨又開始爲國旗的事忙碌了起來。從1997年開始,每年的國慶節,鄧阿姨都會自費購買一面國旗挂在自家窗外,23年來從未間斷。(9月27日《河南商報》)
愛國是國慶節的主旋律,如何在國慶節愛國,每個人都可選擇本人的做法。鄧阿姨的做法是自費購買一面國旗挂在自家窗外,而且,23年來從未間斷。這是鄧阿姨的愛國故事,這是小區的愛國風景,這是我們生计的愛國情懷。一面國旗挂在窗外,愛國之心高高飄揚,對本人,對家庭,對孩子,甚至對鄰裏都是一種無形的陶冶,筆者爲鄧阿姨的愛國之行點贊!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曆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爲深厚的曆史情感,是我們國家和民族自立自強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和鼓舞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愛國應該也必須是每一個公民最樸素的情感。如何愛國?愛國不需轟轟烈烈,愛國只需從小事做起,從身邊行開始,貴在堅持。愛國情懷在心,愛國芬芳飄香。河南的這位鄧阿姨給我們做出了表率。
身邊行,滲透愛國情。鄧阿姨是1997年國慶節前夕第一次懸挂的國旗,那一年,香港剛剛回歸祖國,有媒體邀請香港青年來內地參觀。媒體上在征集誰家願意接收從香港過來參觀的青年,當時她報名,接收了一個。爲了烘托國慶節的氣氛,鄧阿姨專門在家裏挂了一面國旗。這是樸素的愛國情懷,這是把愛國行動踐行到了生计中。抒發愛國情懷,表達對祖國的熱愛,貴在身邊行,人人從身邊行開始,愛國情懷必然氣勢澎湃。
能堅持,弘揚愛國情。從1997年開始,臨近國慶節在自家窗外挂國旗的習慣,鄧阿姨已經堅持了23年,她說:“我正好住在大門口,在窗外挂國旗,讓大家進門的時候都能感受到國慶節的氣氛。”這是一種真誠的愛國情懷,這是一種樸素的愛國擔當,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堅持精神。第一次懸挂國旗,或許是一件小事,但是,堅持23年懸挂國旗,就是一件大事,這就是把小事做成了大事,做成了風景。弘揚愛國情懷,貴在久久爲功。
鄧阿姨覺得這是一件很普通的一件事,“國慶節嘛,讓院裏有點氣氛。”把平凡的事做的不平凡,愛國就是從這樣的普通一件事開始,人人做好這樣的普通一件事,我們就能營造愛國的大氛圍,就能凝聚起愛國的磅礴力量。今年,中秋國慶喜相逢,家國情懷意正濃。喜慶雙節之時,期盼更多的公民能夠從身邊愛國行開始,共同奏響國慶愛國偉大樂章。(殷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