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端午,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麽?各種美味的粽子,還是家家戶戶挂艾的場景,亦或是精彩的民俗上演……近日,铜陵、成都、宣城、十堰四城文明网联合开展“画说端午 与‘粽’不同”皇浦娱乐线上娱乐,约请广大网友一起画端午、诵端午、品端午,分享最深刻的端午印象,弘扬端午传统文化。
懷古憶今誦端午:诵读端午经典,传承千年文化
懷古憶今誦端午
@與你相守一生6868:“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現在讀唐代詩人殷堯藩的《端午日》,似乎也和作者一樣,看淡了很多東西,遇事不再感慨和計較,只希望生计簡單、歲月靜好。
@陌上若夏花:“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指在端午節吃粽子後,要穿上畫了圖案的衣服,這樣可以讓這一年都不再怕風霜。唐代詩人杜甫在《端午日賜衣》中寫道“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借用賜衣,表達本人得到賞識的開心。
@文體旅z:端午節有許多習俗:吃粽子、撒雄黃酒、挂艾草……但賽龍舟是最最最受矚目、最熱鬧的一種。“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唐朝詩人張建封就在《競渡歌》中生動地描繪出端午節賽龍舟的熱鬧景象。
@金堂縣淮口一小:“五月五,過端午,劃龍舟,敲大鼓。12345,你包粽子,我跳舞。”學校老師給孩子安排了一個家庭作業,就是學跳這個端午節的手勢舞。孩子很喜歡,回家就開練,順便還學習了端午知識,一舉兩得。
@教育築夢人: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統節日,蘊含著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十堰市教育局志願者以經典詩詞迎接端午,傳承端午文化。
情有獨“粽”畫端午:畫一幅端午畫,送給最親愛的他(她)
@程愛霞:綠綠粽葉裹吉祥,喜慶節日又端陽。我們一大家子都是書畫愛好者,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和兒子、媳婦、孫子和孫女一起畫粽子、品端午,我們要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那些爲抗擊新冠疫情做出巨大貢獻的英雄們,祝福他們端午安康,願萬事“粽”順利,生计“粽”快樂,樣樣“粽”美好!
(圖片来源于网友@程愛霞)
@法治彭州:端午節來啰,采集百藥(即各種草藥),懸挂菖蒲、艾蒿,出門遊玩,纏五色線,佩帶香囊,喝雄黃酒,吃粽子,龍舟競渡,送瘟神。祝福大家端午安康。
(圖片来源于网友@法治彭州)
@金堂林兒:每年端午,媽媽都會親手包好吃的粽子給我。今年端午,我親手畫一幅畫來謝謝媽媽,同時也祝大家端午安康。
(圖片来源于网友@金堂林兒)
@十堰市實驗小學文明站2:粽葉飄香,情意蕩漾,艾草悠香,情意綿長。在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市實驗小學網絡文明志願者們,祝大家端午安康,願國泰民安,國富民強。
(圖片来源于网友@十堰市實驗小學文明站2)
@_Auroras-_: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粽香飄飄,又是一年端午節,祝福朋友們幸福安康,祝福祖國繁榮昌盛!
(圖片来源于网友@_Auroras-_)
赏心悦目品端午:记录身边的端午风情,过一个与“粽”不同的端午
@冉妹的兰花:端午節包粽子應該是全國都有的習俗,但今年我家的粽子卻格外香。因爲被病魔折磨了好幾年的大姨病情總算有了好轉,還和我們一起包了粽子。一家人團團圓圓、嬉嬉鬧鬧包的粽子,裏面除了糯米、紅豆,還有快樂!
(圖片来源于网友@冉妹的蘭花)
@銅都annyking:小時候家住農村,田野小路間到處是艾葉,我們小孩子就大把采摘,拿回家在端午那天,泡腳泡澡。現在每逢端午節,銅陵家家依舊保持了這樣的習俗,要弄些艾草挂在門上,或放置在大門邊,或捆成“把子”存放起來。民間有諺:“家有三千艾,郎中不用來”,艾葉不僅有一股奇特的芳香,還能驅除蚊蟲,淨化空氣,充滿了濃濃的端午味兒。
(圖片来源于网友@銅都annyking)
@冰之魇0526:端午時節,銅陵人喜歡在房前屋後栽植端午景花,或將端午景花枝插在花瓶中,以辟邪解毒。花開時一朵高過一朵,瓣大色豔,有大紅色,有粉紅色,有紫色,有純白色,爲節日增添了喜慶的氛圍,讓人爲之振奮,傳達著人們對端午節習俗的一種美好祝願。
(圖片来源于网友@冰之魇0526)
@義安教體:端午節吃粽子、挂香囊、畫雄黃、戴五彩線都是我們的傳統習俗。最讓人興奮的還是劃龍舟,江濱小城到了端午那天,我們都要去大通看賽龍舟。自制的龍舟,鼓點振奮人心,整齊劃一的劃船人喊著號子努力拼搏。這是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銅陵人民的盛典。
(圖片来源于网友@義安教體)
@泾縣市場監管:又是一年端午節,聽爸爸媽媽說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紀念一個叫屈原的詩人老爺爺。端午節的粽子可好吃了,我最喜歡吃奶奶包的粽子,祝小朋友們端午節快樂!
(圖片来源于网友@泾縣市場監管)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蘸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曆經千年的端午節所蘊含的不僅是習俗,是記憶,是文化,更是一種情懷,值得我們後人去探索、去學習、去傳承、去發揚。